近日,在清明节来临之际,计算机工程学院组织开展了清明节主题系列活动,通过团课宣讲、实地祭扫研学、AI创作等形式,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体验中弘扬英烈精神,传承红色基因,凝聚奋进力量。
凌云壮志薪火传:烈士纪念馆里的追思。学院组织师生党员30余人赴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开展“铭记历史,缅怀先烈”主题党日活动。通过参观馆内主题展区及部分室外实物展示,了解了中国空军与国际援华空军共同抗击侵华日军的英雄事迹。参观后,全体师生党员向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,重温入党誓词,一字一句铿锵有力,立志永葆党性初心。“高志航首战击落敌机、阎海文‘中国无被俘空军’的呐喊,让我深刻体会到什么是‘苟利国家生死以’的民族气节!”学生党员史昊烨感慨道。
红色故事青年说:团课里的信仰传承。学院举办“红色故事青年说”团支书讲团课主题活动,120余名团员青年参加了活动。活动中,团支书们运用多媒体展示、情景剧、诗朗诵等形式,带领大家重温了“牺牲我小,成功我大”杨开慧的赤诚初心、“去时少年身,归来英雄魂”陈延年、陈乔年革命烈士的铮铮傲骨等感人故事。活动现场气氛热烈,掌声不断,团支书们以青年视角讲述红色故事,传承英烈精神,为全院团员青年打造了一堂沉浸式思政课。
科技与文化融合:AI还原诗词里的清明。学院面向学生开展“用AI绘画还原古诗词里的清明”作品征集活动,共收到40余件创意作品。网络工程221班胡珀以《苏堤清明即事》为蓝本,用算法编织“万株杨柳属流莺”的韵律;计算机232班张尧玮通过AI将“借问酒家何处有,牧童遥指杏花村”生成水墨氤氲的山水画卷……此次创新尝试为传统文化传播开辟了新路径,彰显了计算机学子用技术讲好中国故事的责任担当。
本次系列活动将红色教育、实践育人与文化传承深度融合,通过青年喜欢的形式打造“节日里的思政课堂”。接下来,学院将继续深挖传统节日育人内涵,引导青年学子在感悟历史中汲取前行力量,让红色基因、文化薪火在新时代焕发生机。